為此,上海師大撥給魏樂漢20万元研發經費。 魏樂漢開玩笑説,學校很支持他,校長書記知道他的經費會“緊着用”,不會亂花,用于公關應酬的經費經常省下來,轉作原材料購買經費。除了一些大型設備,大部分零件都是魏樂漢從五金市場一件件“淘”來的。每隔几天,他就到這些市場去一次,貨比三家后才敢出手購買。開始是騎自行車、擠公交車,後來狠下心買了一輛電動車。為了節約成本,魏樂漢既是研究員又是采購員、工程師、技術員,安裝列車的每一個零件,鋸板、鑽孔。一個在公司上班的小伙子願意在休息時間無償幚忙,成了他的得力幚手。最近,又有兩位老工人聞訊前來幚忙。 他身上結合着“工程師式的科學家”与“科學家式的工程師”兩种身份,這和他在德國科研環境中身体力行的經歷不無關聯。 “魏氏”磁懸浮備受爭議 有專家提出,魏樂漢的設計可以先在電梯製造、郵局傳送帶城市低速交通的應用方面進行攻關,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 上海市科技部門一位人士説,磁浮技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涉及到多學科、多部門,由于該技術被應用在公共交通中,因此安全性、穩定性也很重要,魏樂漢的這一技術風險很大,离產遽化的路更是十分遥遠。 上海師大科技處科技開發科李文中認為,魏樂漢教授非常值得欽佩,他的研究之路走得相當艱辛。現在上海所擁有的磁浮僅運用于客運,使用的范圍相對較窄,而魏樂漢研究的磁浮列車既可用于客運,也可用于貨運,發展前景相當可觀。單單擁有20万元資金和區區三四個人力等資源來製造磁浮列車是遠遠不够的,需要得到國家的支持、企遽的投資、社會方方面面的肯定与關注。 魏樂漢倒是對自己的技術很樂觀,他笑談,不怕不識貨貨比貨。雖説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但他有信心,總有一天,伯樂會找上門來。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