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戴金星26日稱,經常發生沉船或飛机失踪事故的百慕大三角,可能与海底的可燃冰融化有關。 “多年來被社會流傳甚廣的‘百慕大三角’現象,很有可能是海底儲存的大量可燃冰在‘搗鬼’。”昨日,“油气資源与可持續發展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在中國地質大學召開,中科院院士戴金星在接受采訪時如此推測。 “百慕大三角”, 亦稱“魔鬼三角區”和“喪命地獄”。相傳,在這裏航行的艦船或飛机常常神秘失踪,事后不要説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机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 對于傳言,有科學家提出“可燃冰融化”的猜想,戴院士也是此猜想的支持者之一。他説:“可燃冰是一种埋藏在深海下面的燃料,是甲烷和水在高壓和低温的條件下,形成的一种固態物質。可燃冰如果在壓力减小、温度升高的條件下,就有可能融化成甲烷。它升到海面上,會形成大量的气泡,從而產生‘巨浪’。同時,海水的密度也會降低到0.5或者0.6,行船經過這种地方,自然會沉下去。另外,大量甲烷涌出來,會在海面上空形成空气對流,氧气也缺乏,使飛机墜毁。”戴院士説。 据悉,可燃冰作為一种新型的燃料,近年來已經成為世界很多國家競相研究開發的對象。“估計不超過20年,它就有可能被開發出來。”戴金星預計。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