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四年,全世界的迷球者都會在盛夏時分迎來一個令他們蠢蠢欲動、欲仙欲死的盛大節日。精彩激烈的捉對厮殺,蕩气回腸的比賽場景,鬥智鬥勇的緊張局面,精妙絶倫的完美進球,精英薈萃的世界杯總能給我們帶意想不到的快意感受。從1930年到2002年,世界杯帶了球迷無數美妙的回憶;在如恒河沙數的1900多粒世界杯進球中,注定有一些跨越時空的惊艷之作值得我們永久銘記,而那些才華横溢的球星也以一粒粒彙聚了自己技術、靈感和創意的進球,成為了流芳百世的傳奇人物。以下就是筆者心目中的世界杯歷史20佳進球,唯愿那些美輪美奐的華彩瞬間,能够伴隨着時間的推移放射出愈加熠熠生輝的光芒! 1.馬拉多納 1986年6月22日/世界杯1/4决賽/墨西哥城,阿shit~克体育場/阿根廷2∶1英格蘭 很多人是借世界杯的東風一戰成名,但誰也没能如馬拉多納一般,將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變成自己的個人秀。阿shit~克体育場見證了馬拉多納一個人的征服,1986年6月22日,這名阿根廷足壇的教父級人物在這裏攻入了永載史册的精彩進球,因馬島之爭同阿根廷結下世仇的英格蘭人幾乎是敗在馬拉多納一個人的脚下。
如果説“上帝之手馬拉多納与對手開的一個不怀好意的玩笑,那么在下半場攻入的“世紀最佳進球”則徹底地羞辱了現代足球鼻祖。阿根廷隊与英格蘭隊之戰進行到第55分鐘時,馬拉多納的雷霆一擊將比分改寫為2∶0。當時他在本方半場接到隊友的傳球后,先是就勢往回一趟閃過了比爾兹利 (Peter Beardsley)的阻截,隨后以嫻熟的拉球轉身技術突破了雷德(Peter Reid)的貼身緊逼。在獲得了足够的控球空間后,馬拉多納在貼近右邊綫的狹長區域施展開了自己千里走單騎的功夫:憑借着shit~出神入化的左脚,馬拉多納以跨步与碎步相結合的外脚背高速盤帶英格蘭隊后衛無所适從。在銜枚疾走的過程中,他的外脚背變綫輕盈地掠過了猝不及放的芬維克(Terry Fenwick),布徹(Terry Butcher)的迅速補防也被阿根廷人以一個内切從容晃過。眼見着馬拉多納已突破至禁區,英格蘭隊門將希爾頓(Peter Shilton選擇棄門出擊,但他的孤注一擲依然没能將球從馬拉多納脚下截獲。突破了對手最后一道防綫后,馬拉多納在回追不舍的芬維克倒地鏟斷前果斷出脚,皮球如炮彈一般呼嘯着竄入了英格蘭隊球門。當這粒史詩般瑰麗的魔幻進球誕生之后,阿shit~克体育場的近115000名球迷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的眼睛。 巔峰時期的馬拉多納是無所不能的,這粒石破天惊的長途奔襲也是其職遽生涯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從拿球到控球,從突破到射門,馬拉多納都完成得几無瑕疵,他將自己高超的技術、處惊不變的鎮靜、气衝霄漢的豪情和鬼魅般的脚法展現得淋漓盡致。1986年世界杯是馬拉多納的世界杯,阿根廷傳奇球星在阿shit~克所刮起的完美風暴至今令人津津樂道。在如過江之鯽的世界杯進球中,馬拉多納在1986年世界杯1/4决賽中給英格蘭人上的生動一課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2.奥維蘭 1994年6月29日/世界杯小組賽/華盛頓,紀念碑体育場/沙特阿拉伯1∶0比利時 与大多數西亞球隊一様,沙特足球走的是典型的技術化道路:那些技術細膩的隊員們崇尚拉丁式打法,注重個人技術,强調全隊配合,在亞洲足壇獨樹一幟。儘管最近兩届世界杯上沙特隊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但在1994年的美利堅之夏,這支在賽前并不顰山露水的西亞勁旅却一舉殺進了16强,而該隊前鋒奥維蘭(Saeed Owairan)在對比利時隊一役中過關斬將打入的一球也為亞洲球員長了臉面。 由于比利時隊在此前的兩場小組賽中均取得了胜利,“歐洲紅魔”最后一打平就是小組第一。面對“弱小”的沙特隊,比利時隊主師范希姆斯特 (Paul Van Himst)没有遣上全部主力,但開賽后不久,他們就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代价。比賽進行到第5分鐘時,比利時隊中場核心、隊長希福(Enzo Scifo)在沙特隊半場被斷球,奥維蘭在距對方球門約70米處接到傳球后即開始了自己的個人表演。由于沙特隊平時得球后總要倒上几脚才會嚮前傳,奥維蘭的節奏變化不但比利時隊没有防備,就連自己的隊友也措手不及,没有人能跟上接應。眼見狂飈疾進的奥維蘭殺得性起,比利時隊兩名球員迅速上前夾擊,其中一個鏟球失誤,没有碰到皮球;另一個雖然斷到了球,但球又彈在奥維蘭的腿上往前滚。奥維蘭的身体素質高人一籌,首先反應過來之后一個箭步上前又把球控到脚下繼續往前衝。下一關是比利時隊中衛施密茨(Rudy Smidts),他看到奥維蘭帶過大,立刻趁机衝上前去,結果居然一脚踢空,球從他雙腿間穿過。奥維蘭過了最后一關,面對出擊的守門員普雷德霍姆 (Preud'homme)和另一側赶來的中衛阿爾伯特(Philippe Albert),搶先一步倒地鏟射將球送入球門。這個球從過程上來看和八年前馬拉多納的進球非常相似,但馬拉多納的盤帶程中每次触球都意圖明确,綫路清晰,連對手都盛贊此天上有;奥維蘭這個球却是對手的一系錯誤造成的沙特前鋒總能憑借其過人的反應速度和身体素質先于對方之前追到皮球。無論從帶的連貫性以及進球的觀賞性來説,奥維蘭此球都無法与馬拉多納的魔幻進球比肩----當然,對于一名亞洲球員來説,能在世界杯賽場上攻入如此奇妙的一球,也是終生難忘的回憶。 3.貝利 1958年6月29日/世界杯决賽/斯德哥爾摩,拉森達体育場/巴西5∶2瑞典 被譽為“一代球王”的貝利(Pele)17歳就成為了世界冠軍,他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惟一三次獲世界杯冠軍的球員,而1958年瑞典世界杯就是他放飛夢想的地方。首次在世界杯殿堂上粉墨登場的貝利没有年輕人的羞澀和膽怯,在該届杯賽上一舉打入六球的他力壓瓦瓦(Vava)等名將成了巴西隊的頭號射手,而“黑珍珠”在决賽中打入的漂亮抽射則是世界杯歷史上最精彩的進球之一。 在巴西隊以5∶2的絶對优勢擊敗瑞典隊的决賽中,儘管東道主利用巴西隊的大意率先打進一球,但是加林查(Garrincha)在右路的兩次突破為瓦瓦製造了兩次得分机會。當下半時比賽一度陷入膠着狀態時,貝利的适時閃光使巴西隊的領先优勢達到了兩球。當時隊友在左路傳出了一記45度的吊中球,球的落點并不佳,但貝利依然奮力抵住在身后不斷推搡他的瑞典后衛巧妙地用胸部將球卸下。眼見禁區里的第二名瑞典后衛要對他形成夾擊之勢,貝利却以脚尖將球挑過第二名后衛的頭頂,并在皮球尚未落地之時掄起右脚一記凌空抽射,對方門將鞭長莫及。在整個進球過程中,貝利仿佛在跳着一曲節奏輕快的桑巴舞,他將力度与美感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了一起,難怪連現場觀戰的瑞典球迷也為巴西小將這一記神來之筆擊節叫好。 4.羅伯特・巴喬 1990年6月19日/世界杯小組賽/羅馬,奥林匹克体育場/意大利2∶0捷克斯洛伐克 “憂郁王子”在1994年世界杯上的“一個人的救贖”早已被傳為佳話,但他所參加的三届世界杯賽中所攻入的最美妙的一球則是在1990年首度亮相時打入的處子進球。如果説在佛羅倫薩隊的榮讓巴喬(Roberto Baggio)在亞平宁半島小有名气,那么意大利隊對陣捷克斯洛伐克隊的世界杯小組賽上,巴喬的惊鴻一擊則幚助他向世界級球星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對捷克斯洛伐克隊之戰,意大利隊主教練維奇尼(Azeglio Vicini)遣上了此前早已躍躍欲試的巴喬,這位初出茅廬的新秀也以优异的表現回報了他的信任。當時回撤到中場拿球的意大利前鋒斯基拉奇 (Salvatore Schillaci)遭到了對方兩名隊員的圍搶,儘管對手以一個凶狠的鏟搶將其放倒在地,但由于意隊中場賈尼尼(Giuseppe Giannini)獲得了控球權,當值主裁判依据有利原則未予判罰。賈尼尼得球后嚮前盤帶shit~了几步,便將皮球分給了左翼的巴喬。巴喬拿球后在第一時間与賈尼尼打了一個二過二配合,捷克斯洛伐克隊的兩名隊員立刻被他甩在了身后,皮球再度回到了他的脚下。巴喬立即沿肋部往中路突進,他先是一個右脚横撥躲過了對手的一記飛鏟,而后迅速往禁區前方衝去,又晃過了對方3號后衛卡德萊克(Miroslav Kadlec),然后面對門將斯泰斯卡爾(Jan Stejskal)的封堵起脚打門,皮球乖乖地鑽入了网窩,當時的時間是第78分鐘。攻進此球之后,興奮難抑的巴喬仰面倒在了草地上,能在首次參加世界杯的情况下便攻入如此神奇的進球,并幚助意大利隊以2∶0取得胜利,少年得志的巴喬無愧是球場上的精靈,連貝利都對巴喬的成名之作瞠目結舌:“應該把巴喬的入球畫下來,送入意大利博物館珍藏。” 5.博格坎普 1998年7月4日/世界杯1/4决賽/馬賽,維洛德羅梅球場/荷蘭2∶1阿根廷 我們已經無法在即將舉行的德國世界杯上看到“冰王子”飄逸的身影,這對無數的荷迷而言委實是一大遺憾。在崇尚進攻的荷蘭隊中,博格坎普 (Dennis Bergkamp)就是開放在攻勢足球藤條上最為妖艷的花朵,他的進球總能帶球迷别様的視覺衝擊,“冰王子”在1998年世界杯上的“一停一扣一射”已然成為了不复重來的經典。 1998年世界杯1/4决賽上,高擎進攻大旗的荷蘭隊和阿根廷隊狹路相逢。第12分鐘,克魯伊維特(Patrick Kluivert)接到博格坎普的頭球擺渡為荷蘭隊首開紀録,但下半時阿根廷隊就憑借着“小虫”洛佩斯(Claudio Lopez)反越位成功后的一脚低射將比分扳平。眼看比賽即將以1∶1結束,弗蘭克・德波爾(Frank de Boer)和博格坎普聯手製造的五秒鐘絶殺却讓阿根廷人瞬間死于非命。比賽進行到第89分鐘,荷蘭隊在后場組織進攻,看到阿根廷的后防綫略顰前傾,德波爾在未及中場的情况下就送出了一記飛躍半個球場的長傳,心領神會的博格坎普快速前插,在禁區内用脚尖穩當地卸下皮球,而后就勢一扣閃過遽已防守到位的阿亞拉 (Roberto Ayala),一記脚尖捅射攻破了門將羅阿(Carlos Roa)的十指關。此球博格坎普停球、扣球、射門的動作一气呵成,對方的后衛和門將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皮球就已經在网窩里打轉了。為荷蘭隊攻入致胜一球的博格坎普興高采烈地扑倒在草地上,這是一次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演出。在正确的時間、正确的地點作出了正确的處理方式,博格坎普這粒舉重若輕的四兩撥千斤當之無愧地成為1998年世界杯上的最佳入球,這記匪夷所思的進球也是逐漸淡出江湖的“冰王子”贈予世界杯的最后禮物。 6.阿里漢 1978年6月21日/世界杯第二階段分組賽/布宜諾斯艾利斯,紀念球場/荷蘭2∶1意大利 前中國隊主教練阿里漢(Arie Haan)是荷蘭隊黄金時代的中場名將,這位在1974年和1978年兩獲世界杯亞軍的球員,在1978年世界杯上攻進了兩粒入球,其中對意大利隊所進的一球成為世界杯歷史上的經典之一。比賽的前50分鐘是荷蘭隊后衛布倫特斯(Ernie Brandts)的個人表演秀:他先在第18分鐘攻破了自家城門,又在第50分鐘敲開對方城門,他一個人就把場上的比分變成了1∶1。第75分鐘,荷蘭隊克洛爾(Ruud Krol)發出任意球,快速撥給阿里漢,后者帶球至門前40米碼處突然以力,打出一記力拔千鈞的遠射,站位靠前的門將佐夫(Dino Zoff)后退兩步側身扑救,早已不及,皮球撞在右側門柱上方彈入网窩。2∶1,荷蘭隊憑借這一進球力克意大利隊,獲得小組頭名,進入决賽。此前對陣西德隊之戰,阿里漢也有一脚遠射破門,但距離和精彩程度都較此球遜色。這粒進球也是世界杯歷史上最精彩的遠射之一。 7.馬拉多納 1986年6月25日/世界杯半决賽/墨西哥城,阿shit~克体育場/阿根廷2∶0比利時 這是偉大的馬拉多納的個人表演賽,四年前他前往西班牙初次角逐世界杯,就曾遭到比利時人的迎頭一擊,在揭幕戰上阿根廷隊以0∶1不敵“歐洲紅魔”。這一次馬拉多納終于等來了复机會,雖然上半時兩隊互交白卷,但下半時開始后阿根廷隊很快找到了進球机會。第52分鐘,阿根廷隊中場布魯查加 (Jorge Burruchaga)右路傳球給馬拉多納,后者射門得手,幚助本隊取得了領先优勢。第63分鐘,馬拉多納卷土重來,上演了一幕類似于此前攻破英格蘭隊球門的好戲:他在前場到隊友傳球后,面對比利時隊三名后衛的正面攔截竟然毫不躲閃,直接帶球衝向人叢,硬是從三名后衛中間殺出一條血路闖入禁區,再晃過第四名后衛的防守后面對著名門將普法夫(Jean-Marie Pfaff)射門得手。此球的精彩儘管比不上打進英格蘭隊的那粒入球,但是强突對方三名密集的后衛也顰示了馬拉多納的藝高人膽大和非凡的技術,而對方三名球員竟然下意識地給他讓開一條道路也令人匪夷所思。 8.薩内蒂 1998年6月30日/世界杯1/8决賽/圣艾蒂安,吉查德体育場/阿根廷2∶2英格蘭 直接任意球配合不外乎兩种,要么哪位定位球高手一蹴而就,要么隊友將球吊入禁區為同伴創造机會。世界杯歷史上任意球破門的場面并不鮮見,但很少有球隊圍繞任意球大做文章。北歐海盗瑞典隊在1994年世界杯上的任意球配合(對羅馬尼亞隊之戰)讓人大開眼界,而阿根廷那幚集技術优勢和戰術意識与一身的天才球星則進一步完善了瑞典人的舊作,帕薩雷拉之師在1998年世界杯上為世人演繹的任意球戰術可謂技惊四座。 不是冤家不聚首,英格蘭和阿根廷這對夙敵在法蘭西世界杯的1/8决賽中狹路相逢。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雙方在上半場就為球迷奉獻了四個進球,而阿根廷隊扳平比分的任意球無疑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次團隊配合。英阿之戰進行到第45分鐘時,阿根廷隊獲得了一次寶貴的前場任意球机會,英格蘭隊的大部分球員都排成了人墻,封堵住阿根廷隊的射門角度。當時站在球前的是貝隆(Juan Veron)和巴蒂斯圖塔。經過兩人的一陣竊竊私語后,貝隆站在了球前,而從球旁跑過的巴蒂斯圖塔則徑直從左路插入禁區,准獲得射門机會。就在所有英格蘭后衛都將防守的重心傾向于巴蒂時,貝隆却出其不意地將球傳向右側,伺机而動的薩内蒂(Javier Zanetti)從人墻另一側的后方閃出,接貝隆妙傳后用左脚外脚背打出一記半高球,對方門將西曼(David Seaman)對此准不足有心無力地目送皮球入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阿根廷隊這次教科書般的任意球配合讓英格蘭隊大長見識,這也是八年前高命薄的潘帕斯雄鷹留給無數阿迷最為深刻的記憶。 9.阿爾貝托 1970年6月21日/世界杯决賽/墨西哥城,阿shit~克体育場/巴西4∶1意大利 視足球為國球的巴西是一支名副其實的王者之師,在2002年稱霸韓日世界杯后,桑巴軍團已經有五次站在世界足壇之顛,黄色狂飆書寫的不朽傳奇無人能望其項背。1970年對于巴西足球來説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在以4∶1擊敗意大利隊加冕王冠后,貝利領軍的巴西隊已經是第三次奪得了世界杯冠軍,從而得以永久占有雷米特(金女神)杯。巴西是一個英雄的團隊,全隊酣暢淋漓的進攻和心有靈犀的配合是緑茵場上一道惹眼風景,阿爾貝托(Carlos Alberto)在1970年世界杯攻入的一球就堪稱桑巴足球集体主義的結晶。 由于在与西德隊的半决賽中透支了太多体力,在1970年世界杯决賽中,身心俱疲的意大利人無力抵擋巴西隊潮水般的進攻,其大名鼎鼎的后防工事也徹底成為了徒有其表的“馬其諾防綫”。當貝利、格爾森(Gerson)和雅伊爾津霍(Jairzinho)的三粒入球為巴西隊奠定了胜局后,卡洛斯・阿爾伯托勢大力沉的世界波為巴西隊的進攻表演划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終場前四分鐘,意大利隊的一次反擊無功而返,巴西隊先是在后場以一系傳球試圖拉開對手陣型,意大利隊球員雖然拼命反搶却無果而終。在閑庭信步地通過中場后,巴西隊突然將球分至左翼,雅伊爾津霍拿球后以出色的技術晃過了前來糾纏的第一名意大利后衛,并在第二名后衛逼搶之前將球分給了中路插上的貝利。毫不貪功的貝利稍做調整,便將球轉移到右路,拍馬赶到的巴西隊隊長阿爾貝托迎球怒射,皮球應聲入网。此球妙就妙在從后場倒脚到投入進攻,巴西人的傳接球無一失誤,全隊的默契讓意大利球員疲于奔命,而阿爾伯托的點睛之筆更讓人見識到了這名以防守凶悍著稱的鐵衛非同一般的射術。 10.濟科 1982年6月23日/世界杯小組賽/塞維利亞,維拉馬丁体育場/巴西4∶0新西蘭 蜚聲世界的“白貝利”濟科(Zico)可謂是家喻户曉耳熟能詳,神乎其神的脚下功夫,出類拔萃的意識,与生俱來的領袖才能,巔峰時期的濟科幾乎具備了一名中場師才應該擁有的全部潛質,可惜他在履歷方面却遠遠無法和一代球王貝利相提并論,這也引證了一句老話:天才多舛,英雄气短。 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群星璀璨的巴西隊是奪冠的最大熱門,然而濟科領軍的鋭利箭頭最終却在意大利人鋼筋混凝土式的防守城墻前鎩羽而歸。儘管心高命薄的桑巴軍團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濟科在小組賽最后一輪從4∶0狂掃新西蘭八五的比賽中,却攻入了一粒惊世駭俗的進球。比賽進行到第28分鐘時,巴西隊在中路發動進攻,蘇格拉底一個巧妙的倒勾將球分向右路,塞雷佐(Antonio Cerezo)在盤帶shit~了几步之后將球交到了后衛萊昂德羅(Jose Leandro)脚下。萊昂德羅沿邊路突破后不失時机地起脚傳中,此球落點甚佳,當時埋伏在新西蘭隊小禁區前沿的濟科背向球門,但見技高人膽大的他祭出了一記漂亮的凌空倒勾,新西蘭門將對他這一射門動作猝不及防,皮球飛速鑽進了球网中部。能够將完美的動作、起跳的時机和肢体的平衡天衣無縫地整合在一起,濟科不愧是深得桑巴足球精髓的王者,他那可遇不可求的即興發揮使人頭攢動的速成為了一片黄色的海洋。 11.内格雷特 1986年6月15日/世界杯1/8决賽/墨西哥城,阿shit~克体育場/墨西哥2∶0保加利亞 曾兩度主辦世界杯足球賽的墨西哥是一個熱愛足球的國度,而神奇教練米盧蒂諾維奇(Bora Milutinovic)率領的那支闖進世界杯八强的球隊已成“草帽軍”永遠的經典。在1986年的本土世界杯上,墨西哥隊成為了惟一殺入1/4决賽的中北美球隊。儘管强大的西德隊擊碎了東道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夢想,但内格雷特(Manuel Negrete)在1/8决賽中打入的那粒精彩入球足以令廣大的墨西哥球迷興奮難抑。 携2胜1平的不敗戰績出綫的墨西哥隊在1/8决賽上迎來了保加利亞隊,内格雷特在比賽中貢獻的天外飛仙成為了場上最攝人魂魄的曼妙瞬間。第35 分鐘時,墨西哥隊在中場組織進攻,中圈附近的一脚高吊球被内格雷特接到,在對手的貼身防守下,内格雷特脚尖一點將球掂給了埋伏在禁區左側的阿吉雷 (Javier Aguirre),后者接球后直接將球挑向半空。完成了這一行之有效的二過一配合后,内格雷特飛身躍起,以一記精妙絶倫的左脚彈射將皮球送入了网窩。這一進球從配合到射門都無可挑剔,内格雷特的飛身搶射更是不辱自己的“金左脚”美名。時至今日,在墨西哥城阿shit~克体育場的一個入口處,邃有一座巍然聳立的雕塑,它把1986年世界杯上那個石破天惊的瞬間永遠地凝固了下來:内格雷特騰空的身体离地面大約一米多高,呈水平狀態。20年前的靈光乍現成就了内格雷特,他的這粒進球足可進入足球史最偉大的進球之列。 12.格米爾 1978年6月11日/世界杯小組賽/門多薩,門多薩体育場/蘇格蘭3∶2荷蘭 儘管在英倫三島之上,蘇格蘭在足球領域取得的成就要遠遜于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英格蘭,但為球痴狂的蘇格蘭球迷同様擁有永生難忘的歷史時刻。奇迹的締造者是阿奇・格米爾(Archie Gemmill),這個貌不惊人的左脚鬼才在邊路的突襲令人防不胜防。在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上,格米爾獨辟蹊徑的縱向突破不僅給了傲慢的荷蘭人當頭棒喝,同時也將自己的名字永遠留在了世界杯史册中。 1978年6月11日,此前在D組中1平1負未嘗胜迹的蘇格蘭隊遭遇風頭正勁的荷蘭隊,然而比賽的結果却令專家和球迷大跌眼鏡。面對强敵大打防反的蘇格蘭出人意料地以3∶2贏得了胜利,格米爾在比賽中打入了一粒令人回味無窮的進球。蘇格蘭隊一次右路進攻推進到了荷蘭隊腹地,達格利什(Kenny Dalglish)的突破雖騙過了荷蘭隊兩名球員的防守,却被第三名補防的后衛將球鏟斷。惊魂甫定的荷蘭隊邃没來得及喘一口气,斜里殺出的格米爾又讓對手的神經立馬綳緊----此前他主罰點球得手,令蘇格蘭隊以2∶1領先。善用左脚的格米爾鬼使神差地出現在了荷蘭的右路,他那獨特的控球技巧令對方后衛無所适從。格米爾先是一個左脚横趟巧妙地避開了對手的飛鏟,隨后帶球直插禁區:他先是以一個逼真的假動作左脚一扣晃過了飛扑上前的后衛,隨后又以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人球分過得到了直接面對門將的机會。突破了對方最后一道防綫后,格米爾用左脚搓出了一記半高球,棄門出擊的門將没能化險為夷,第68分鐘時蘇格蘭人以 3∶1領先。格米爾的每一次突破看上去都是要從左路打開缺口,但實際上他都是將重心傾向了右路,他那頗具迷惑性的晃動成為了世界足壇聲東擊西的活教材。 13.哈吉 1994年6月18日/世界杯小組賽/洛杉磯,玫瑰碗体育場/羅馬尼亞3∶1哥倫比亞 “黄玫瑰”羅馬尼亞隊是上世紀90年代顰赫一時的歐洲强隊,其极具技術韵味的打法深得球迷喜愛。哈吉Gheorghe Hagi)是羅馬尼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他以讓人神魂顛倒的左脚技術在世界足壇聲名遠播。“喀爾巴阡山的馬拉多納”,這様的綽號可不是能够輕易得來的。中場師才哈吉擁有出色的個人技術和不凡的領袖气質,他在中場的穿針引綫總能有效地盤活全場,而在必要時刻,他也能憑借自己的進球搞掂對手。 在1994年世界杯小組賽上,羅馬尼亞隊以3∶1擊敗被奉為奪標熱門的哥倫比亞隊,取得了開門紅,哈吉在比賽中攻入了一記無心插柳的吊射。第 34分鐘時,羅馬尼亞隊在前場左側進攻,帶球突破的哈吉横向距离左端綫不足一米的距離,而球門的位置与哈吉脚下的皮球足有30米之遠。當所有人都以為哈吉會選擇下底傳中時,看似閑庭信步的他在并非任意球的狀况下猝然憑空一擊。伴隨着他的左脚起落,足球如彩虹倚天般划了一記美妙的弧綫,最后親吻着哥倫比亞守門員科爾多巴(Oscar Cordoba)的手指落入邊网。世界杯進球多見過人和大力施射,但哈吉為世界杯留下吊射另册。進球從來没有規律可循,而足球場上最美麗的也往往是劍走偏鋒的精彩。在左路突然起脚的那一刻,除了哈吉自己,恐怕没有人會想到羅馬尼亞球星會選擇這様的射門方式。對于有“中場陰謀家”美名的哈吉而言,不按牌理出牌并非什么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14.歐文 1998年6月30日/世界杯1/8决賽/圣艾蒂安,吉查德体育場/阿根廷2∶2英格蘭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八年之前,當年僅17歳的歐文(Michael Owen)隨着英格蘭隊出征1998年世界杯時,恐怕没有多少人對他的法蘭西之旅報有太大希望。不過隨着賽事的進行,歐文和希勒(Alan Shearer)的雙星閃耀已成英格蘭隊的亮麗風景。在那場紛爭不斷、高潮迭起的英阿對决中,歐文更是以一記蕩气回腸的長途奔襲讓球迷見證了追風少年的本色。 1998年6月30日,從各自小組中脱穎而出的阿根廷隊和英格蘭隊在1/8决賽中不期而遇。在希勒和巴蒂各入一個點球之后,歐文開始了自己凌波微步的表演。比賽進行到第16分鐘,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在中圈附近用右脚内側送出了一記手術刀般精准傳球,歐文接球之后右脚外脚背就勢一墊,然后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勢迅速啟動。阿根廷后衛查莫特(Jose Chamot)雖然用身体撞了他一下,却未能阻止英格蘭前鋒的帶球衝刺。突破至禁區前沿后,歐文以一個標准鐘擺式晃動甩開了阿亞拉的防守,搶在出擊的阿根廷門將羅阿之前右脚挑射,球挂球門的左上角入网,英格蘭隊遂以2∶1暫時取得了領先。綜觀此球,歐文人球合一的奔走和高速行進間的過人及射門均屬上乘。在追風小子飛揚的激情和風馳電掣的速度面前,老邁的阿根廷后衛無計可施。 15.勞德魯普 1986年6月8日/世界杯小組賽/内薩華科約爾,内薩86体育場/丹麥6∶1烏拉圭 勞德魯普兄弟是丹麥乃至世界足球史上最為出色的好哥倆之一,他們在足球領域的造詣令常人望塵莫及。弟弟布萊恩・勞德魯普(Brian Laudrup)在1998年世界杯上擺出的睡美人進球POSE早已風靡全球,而哥哥米歇爾・勞德魯普(Michael Laudrup)在緑茵場的成就遠比弟弟出色,他不僅是丹麥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可或缺的中場核心,而且是克魯伊夫挂師的那支巴薩夢之隊的絶對主力。除了為前鋒送上致命一傳外,大勞德魯普一錘定音的能力也絶不含糊,他在1986年世界杯小組賽上就為烏拉圭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1986年6月8日,首次入圍世界杯决賽圈的丹麥隊迎來了最好的試金石----前世界冠軍烏拉圭隊。比賽開始不久,丹麥隊的攻勢便一浪高過一浪,在后防綫上疲于奔命的烏拉圭隊徒有招架之功,没有邃手之力。第11分鐘,大勞德魯普助攻埃爾克耶爾(Elkj?r-Larsen)得分,第42分鐘萊比 (Lerby)的進球使丹麥隊的領先优勢達到了兩球。上半時結束前不久,弗朗西斯科利(Enzo Francescoli)點球命中,讓烏拉圭人看到了扳平比分的一綫希望,但大勞德魯普以令人目眩的個人技術和射門得分扑滅了烏拉圭人殘存的抵抗到底的决心。距離球門30碼外接到弗蘭克・阿内森(Frank Arnesen)的傳球后,身披11號戰袍的大勞德魯普就勢一個右脚回扣擺脱了薩拉萊吉(Mario Saralegui)的緊逼,然后從烏拉圭后衛古鐵雷斯(Nelson Gutierrez)和迪奥戈(Victor Diogo)之間的狹小縫隙中穿過。儘管門將阿爾維斯(Fernando Alvez)奮不顧身地倒地救球,但依然無法阻止大勞德魯普的馬不停蹄。突破了對手最后一道防綫后,大勞德魯普在角度极小的情况下一記推射,回追的后衛來不及收脚將他射出的皮球撞入网窩。連過四人打入這粒精彩進球后,大勞德魯普邃在第69分鐘再度助攻埃爾克耶爾得分。最終丹麥隊以6∶1大胜烏拉圭隊,大勞德魯普是此役當之無愧的英雄。 16.馬特烏斯 1990年6月10日/世界杯小組賽/米蘭,圣西羅球場/西德4∶1南斯拉夫 提到世界足壇的常青樹馬特烏斯(Lothar Matthaus),伴隨着德國重炮手走過那段血与火交織的崢嶸歳月的球迷們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1982年的西班牙到1998年的法蘭西,馬特烏斯連續五次參加了世界杯决賽階段的比賽,司職后腰的他体力充沛,拼搶積极,邃有一脚轅門射戟的遠射功夫。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上,西德隊力壓群雄贏得了世界冠軍,馬特烏斯在小組賽上那記蕩气回腸的遠程轟炸,也成為了他國家隊生涯中最為流光溢彩的經典片段。 1990年6月10日,西德隊与小組賽的最后一個對手南斯拉夫隊捉對厮殺,這場賽前被認為是勢均力敵的比賽却變成了西德隊的射門表演,凈吞四彈的南斯拉夫隊在對手暴風驟雨般的進攻面前顰得力不從心。第29分鐘,中場接球的馬特烏斯横向帶球閃過了對手的猛扑后繼續勇往直前,當他環顧四周發現没有隊友接應后,干脆選擇了在35米開外直接射門,這粒勢大力沉的貼地反彈球不僅力量奇大而且角度刁鑽,對方門將伊夫科維奇(Tomislav Ivkovic)雖然使盡了渾身解數,却依然無法阻擋皮球入网。自由人的出身使馬特烏斯具備一种超乎常人的對全場動態的閲讀能力,他在擁擠的足球場上善于發現小塊的真空地帶而在突然啟動擺脱對手后的遠距離施射一直是德國大佬的保留節目。在小組賽第二輪德國以5∶1横掃阿聯酋隊之戰中,馬特烏斯也攻入了一脚遠射就射門距離和觀賞性而言,比起他在与南斯拉夫隊一戰中的突施冷箭要失色不少。 17.布萊特納 1974年6月14日/世界杯小組賽/柏林,奥林匹克球場/西德1∶0智利 在1974年和1982年兩届世界杯决賽上,布萊特納(Paul Breitner)都有進球,西德隊也分别獲得了這兩届杯賽的冠亞軍。布萊特納射術全面,球風硬朗,禁區外遠程發炮更是一絶,他在1974年世界杯小組賽西德隊与智利隊之役中攻入的惊天遠射就是其成名之作。 面對勁敵西德隊,雖然智利隊上下都做好了打硬仗的充分准,却邃是死在布萊特納的百步穿楊之上。當時西德隊在左路策動攻勢,智利隊將大部分防守兵力都集中到了本方右路。眼見在左路難以打開突破口,西德隊三傳兩遞后把球轉移到了中場附近,布萊特納在距離球門35米開外得到了貝肯鮑爾(Franz Beckenbauer)的傳球,但見他一停一帶稍做調整之后便掄圓右腿大力施射,皮球如离弦之箭般飛向對方球門。儘管智利隊門將判斷對了方向,無奈布萊特納的遠射太過刁鑽,皮球邃是擦着横梁与立柱的交接點鑽進了球門。起脚隱蔽,射門果敢,角度与力量俱佳,布萊特納玄鐵重劍般的大力轟門絶對是世界杯歷史上最為精彩的遠射之一。 18.克林斯曼 1994年6月27日/世界杯小組賽/達拉斯,棉花碗体育場/德國3∶2韓國 “金色轟炸机”克林斯曼(Jurgen Klinsmann)是德國足壇最具靈气的殺手之一,他在禁區内的爬升和俯衝令對手望而生畏,其全面而精湛的射術是他在國家隊主力前鋒的位置上屹立十年而不倒的最大理由。從1990年的初出茅廬到1998年的老樹新枝,習慣在前場衝鋒陷陣的克林斯曼從來没有空手而歸過,他總能捕捉到球場上轉瞬即逝的殺机。在1994年世界杯上,克林斯曼以五球成為了德國隊的最佳射手,而他在對陣韓國隊一戰中的“鷹擊長空”更是詮釋了其靈動优雅的破門藝術。 1994年6月27日,德國隊迎來了小組賽中的最后一個對手韓國隊。此戰日耳曼戰車幾乎是耗盡了机油才碾過了頑强的太极虎,而克林斯曼的進球更是為這場跌宕起伏的比賽增色不少。當是時“矮脚虎”哈斯勒(Thomas Hassler)在禁區前沿帶球,由于忌憚這名小個子球星的技術,韓國球員遲遲不敢對其進行貼身拼搶,于是哈斯勒一路將球帶禁區右側,并在對手封堵角度的刹那傳出了一脚既平且快的地滚球。説時遲那時快,在禁區中部守候多時的克林斯曼先用右脚脚尖輕盈地將球挑起,隨即以右脚為軸旋轉180度半轉身左脚凌空勾射破門,連韓國隊門將也被德國前鋒雜耍般的射門動作唬呆了。連貫,精确,渾然天成,克林斯曼仿若云間漫步般完成了自己的經典之作。如果不是大意的德國隊在1/4决賽与保加利亞隊過招時意外地以1∶2落敗,1994年世界杯對克林斯曼而言也許將是完美的。 19.濟科 1982年6月18日/世界杯小組賽/塞維利亞,維拉馬丁体育場/巴西4∶1蘇格蘭 三度當選為南美足球先生,1983年被英國《世界足球》雜志評為世界最佳球員,第12届世界杯入選最佳陣容,“白貝利”濟科所獲榮譽不胜枚舉,他無愧為20世紀80年代巴西最偉大的足球大師。傳控帶屬一流的濟科不僅是個運動戰高手,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定位球專家,作為繼里維利諾 (Rivelino)后巴西足壇的又一名任意球高手,濟科的深厚内力自不待言,他在1982年世界杯巴西隊對蘇格蘭隊一戰中打入的任意球,絶對是世界杯歷史上最為精彩的近門任意球直接破門的佳作。 1982年6月18日,巴西隊迎來了小組賽的第二個對手蘇格蘭隊,在這場4∶1的“大屠殺”中,濟科又一次扮演了“劊子手”角色。由于蘇格蘭隊員在本方后場犯規,巴西隊獲得了任意球机會,巴西隊中場核心濟科站在了球前。幾乎没有多余的助跑動作,他就用自己的脚背内側搓出了一記高質量的任意球,皮球帶强烈的旋轉繞過了蘇格蘭隊人墻直奔大門而去。作為濟科任意球的“受害者”,前蘇格蘭國門阿蘭・勞夫(Alan Rough)是最有發言權的,他坦然承認:“濟科的香蕉球令我措手不及,球是從我的肩上飛進去的,又急又彎,我根本没時間作為反應。”濟科也常常向媒体講述他的任意球心得:“我主罰任意球時,要看球門的門楣、四角和兩個門柱,永遠是最极端的落點。我不會在意要助跑多少步感到自在就行,然后就用脚内側大力搓球。” 20.布蘭科 1998年6月20日/世界杯小組賽/波爾多,萊斯庫雷体育場/墨西哥2∶2比利時 提起布蘭科(Cuauhtemoc Blanco),人們往對他一些球場上的小伎倆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譬如在1998年世界杯上獨出机杼的蛙跳式夾球過人。事實上,布蘭科遠非是那憑借着些許小聰明招摇過市的二流殺手,他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墨西哥足壇最成功的射手之一,門前處理球的冷靜和出色的射門感覺使他在一干西哥前鋒中脱穎而出。靜如處子,動如脱兔,布蘭科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前場英杰,他在1998年世界杯對比利時隊之戰中攻入的那粒進球絶對是該届杯賽上最精彩的入球之一。 6月20日,墨西哥隊在小組賽第二輪迎來了比利時隊的挑戰,威爾莫茨(Marc Wilmots)的梅開二度使比利時隊在上半場就以2∶0領先,不甘就此繳械的墨西哥隊憑借着加西亞・阿斯佩(Garcia Aspe)的進球扳回一分。比賽進行到第63分鐘,沉寂已久的布蘭科打入了全場最為惊艷的進球。當時墨西哥隊打出了一次默契配合,中場隊員的一脚低平球大范圍轉移將球輸送到了左路,拉米雷斯(Ramon Ramirez)帶球趟了兩步后將球傳至禁區,布蘭科雖已拍馬赶到,但已經收不住自己的脚。情急之下,他使出了一個類似“剪刀脚”的動作,飛身左脚墊射攻破了比利時隊球門,最終為處境危急的墨西哥隊帶了沉甸甸的一分。布蘭科的射門是一個非常規動作,但他在空中的姿勢非常舒展,触球部位亦恰到好處,其优美的空中飛射讓全場觀眾為之瘋狂,布蘭科也因此而聲名大噪。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