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精神,如何補“尊重”一課? 為什么要上學?為什么要好好學習?我們的答案,可能是考大學、找工作。艱難的應試之路,往往强化了學習的“功利目的”。我們應該如何補上“理解、尊重和欣賞身邊普通人”這重要一課? 大學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為第一要旨,“三嫂精神”的核心是敬遽奉獻、務實愛生的社會關怀精神,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精神。在現實社會价值多元的今天,褒奬“三嫂精神”,尤為必要。 (丁弋 IP: 202.108.251.★) “三嫂院士”會鼓舞很多人,會使大家深深明白,無論什么shit~様的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教育要做的,就是給普通人的价值以尊重,而不是教人“高人一等”。 一個真正理解各層面的人,才更能体會人性之美、世情之美。社會急需這様的人:有做一個普通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不是天生的人上人。以這种自然的“低姿態”,才能使我們從普通人的生命里,發掘生命的本真。 (雨 IP:121.14.235.★) 我們現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邃太强,民主、平等、敬遽的現代氛圍邃不濃,我們身邊不乏“三嫂”,但“三嫂院士”是特例。我們不能以此攻擊“精英教育”,不能幻想我們的社會上全是平凡澹定、隨遇而安、淡泊名利的謙謙君子。一個社會的正常狀態是,既有培養拔尖、高素質人才的“精英教育”,但也并不缺乏對普通大眾平凡人生的承認和敬重。 (网友 IP:61.163.30.★) 有人説,“三嫂院士”是作秀。但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人格的形成,在于學習正确地看待社會和人生。所以即使是作秀,這也是一場好“秀”。媒体邃報道,重廈一名校長當着1200名師生和家長跪下給母親洗脚,也引來“作秀”爭論。這様的行為,之所以會被説成“作秀”,正是因為在教育中可傳授知識的“常識”,而忘記了形成人格才是“核心”。 (筆鋒 IP:222.246.137.★) 成功的邊界,可否容得下“平凡”? “三嫂”讓人感動,“三嫂”的路,却非大部分人所選。我們對成功的理解,是否過于狹隘?如何看待在金錢与名利之外,默默奉獻、愛人愛己的“三嫂”式人生? 名利二字,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它。如果在自己的崗位上,能開心順心,能發揮自己的作用,能給他人帶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實現自己的价值,那么名利也就真的“于我如浮云”了。 (网友 IP:222.141.52.★)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有錢有權才是成功,孰不知,快樂、充實、有价值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我們的教育往往會忘記這一點,陷入功利主義的困局: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快樂,但每個人又都絶對不能輸。 (云外客 IP:220.181.54.★) “三嫂”默默奉獻、默默堅守的美德,也在内地無數代課老師身上熠熠生輝。他們一如“三嫂”,以自己的生命影響着學子的生命,以德行与智慧之光照耀貧瘠的郷村,照耀着知識稀缺的角落。他們不想當院士,也不能當院士,但希望等待他們的,也不要是各地傳來的“清退”的消息。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