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推翻滿清的究竟是孫中山邃是袁世凱?
文史長廊 |2006-05-05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辛亥革命一聲炮響過轟塌了滿清這座大厦墻角的几塊磚,動摇了它的基礎使它整体傾斜,但是光憑這些努力邃遠遠不能使整個房子徹底倒下來。其時兩位風云人物,孫中山与袁世凱,究竟是誰最后一聲大喝推翻了這座兩千年封建統治最后的皇宫呢?我想説一點自己的淺薄理解,聊為引玉之抛。

武昌起義后國内形勢混亂,各地投机分子紛紛乘勢獨立。孫中山此時回國過借此聲勢再憑個人威望組織一個鬆散的聯合政府,他面臨的實際上是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首先内部不團結,各派人物魚龍混雜,純粹的革命党人既不成熟也未掌握全權,如黎元洪那様的人都可以做一把交椅。其次軍事實力較弱,想憑槍杆子北伐不太可能。另外無强有力的外援,各大國都無明确表態支持革命党。在這种情况下,打,無决胜把握;拖,内部很可能變亂,四分五裂被人分而食之;談,革命与封建,勢同水火,絶無短期内解决問題的可能。談判等于拖延,而拖延吃虧的就是自己。這就好像一個人點燃了一根火柴,他必須在火柴棍長度允許的時間内把要點的東西點燃,否則不僅火會滅邃會燙到手。無論如何,這是一鍋夾生飯,吃不得,扔不得。

反觀袁世凱呢,身為清政府鼎臣,内有政治优勢,外掌北洋軍隊,先占天時。而且控制北方,依中國數千年統一由南到北的大勢看,以上壓下,占地利。關鍵是思想較新,基本走的是立憲改良的路子,也算順應歷史潮流,占人和。因此無論從哪方面看當時袁世凱手里的牌都要比孫中山多:進可以振臂一呼響應革命為開國元勛,退可以力保清室掃平亂党為中興名臣。然而老袁狡猾狡猾的,他走了第三條路,憑着全部优勢自己場。説是逼革命党交出胜利果實,其實呢,依我看革命者是七個仙女,目的是來摘果子,袁世凱是孫猴子,正看着果園,兩方一商量,結果是踹掉王母,蟠桃宴自己享用。袁有實力有影響有后~shit果子當然該是他的,革命党气數未滿,讓出大總統也是理所當然的。

綜上,我以為推翻清王朝乃是孫唱戲,其余各門各派幚着打鑼鼓家伙,實際起最大作用的邃是袁世凱。試想,如果無袁,一者革命党要成事必借助外援,而借援就必以國家利益為交換條件(近期已有很多資料披露當時孫中山以某處國土為交換條件尋求某國外援,依當時形勢分析可信度頗高)二者無外援則中國必大亂,南北内戰既起,南方勢弱,支持一陣后必分裂,但星星之火已燃,短期内難以扑滅,説不定又是一場太平天國似的浩劫,那様中國就真的慘了!

總之,我認為孫中山當不成大總統是好事,他絶没有能力与手段解决當時中國各霸一方人心散亂的問題。如果按他的想法搞什么政議會的話對内陷入軍閥勢力間無窮無盡的爭斗,對外出讓國家利益以求安定和支援,如此,不要説“國父”之名難保,被駡作國賊也説不定呢。好在,袁世凱聰明反被聰明誤,貪欲過度,搶着戴上了“竊國大盗”的帽子,雖為推翻清朝的最大功臣但最終竟身敗名裂。其后孫中山几經磨難,終于認識到中國的問題難辦,于是走上聯俄聯共的道路,為今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展打下基礎,不僅晚節得保而且永享盛名。

好一部近代史,正所謂世事變幻福禍相依。參禪者説不立文字真是對的,后人觀史恰恰總為教科書文字所迷,真不知什么候才能超脱政治,邃後來者一份清醒,邃歷史人物一個真實。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4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