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李梓萌瘦削、高挑,頗有T模特的風范。一路走來,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然一開始談話,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平和、自省甚至帶點羞澀的女孩子。雖然她現在已經是《早間新聞》節目的播音員了,但我們的談話依然從她曾經工作了4年的欗目《國際時訊》開始……
一句話一扇窗 10秒、9秒、8秒……眼前紅色的提示器不斷地變換着數字,那是直播前的倒計時,望着跳動的數字,李梓萌的心緒不由得回到了自己成為《國際時訊》主播的第一天。
雖然是剛從大學校門里走出的新人,但李梓萌進入中央電多久就得到了一個机會----成為新開設的新聞節目《國際時訊》的主持人,而且一上來就是直播。面對這様的挑戰,這個一向開朗樂觀的沈陽姑娘也不由得心中忐忑。在直播前的几次演練中,自己一直找不到感覺,耳邊總是听到否定的聲音,心情也難免沮喪起來。离開幾個小時了,李梓萌去演播室配合工作人員進行調光和調音等准工作。没想到,當她坐在主常放松地説了兩句時,一旁的制片人突然説:“對了,就是這個感覺!”李梓萌的心中豁然開朗。“這句話就像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不僅讓我找到自信,也讓我開始有意識地找尋屬于自己的風格。”
有人情味儿的新聞 很多人喜歡李梓萌都是從她那獨樹一幟的播音風格開始的。在播《國際時訊》時,她總是略微傾斜地坐在桌前,語言輕松活潑,好像身邊的一個朋友在向你講述今天發生的新鮮事儿。剛開始,觀眾對她的播音風格有着截然不同的兩种評价。有觀眾認為她親切自然,也有觀眾認為她動作和表情太夸張,“眉毛挑得太高”,“晃來晃去的,都快從屏幕里跳出來了”等等。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她的這种風格開始逐漸被大家接受。李梓萌説,無論是過去的《國際時訊》邃是現在的《早間新聞》,她一直尋找着一种個人的獨有的風格,做播音這行,不一個傳聲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進一步的加工,把它真正變成“我的新聞”這様,從自己口中播出的新聞才能有一种人情味儿,更為觀眾所接受。 初見李瑞英老師 回首自己的經歷,李梓萌總是廈幸自己走進了一個融洽快樂的集体。記得她剛去播音組實習的第一天,不知道該干什么茫然無措地坐在那里,看着自己以在電視上看到的著名播音員在眼前進進出出。剛巧李瑞英老師進來,李梓萌當時下意識地像彈簧一様蹦起來。李瑞英先是嚇了一跳,接着就笑了:“你站起來干?快坐下!”一句話讓李梓萌感覺特别親和。
“環境真的很重要,整天与前輩們在一起,我受益匪淺。”有一次李梓萌上節目時穿的服裝扣子位置不好看,李瑞英老師發現了,就專門來委婉地告訴她:“你的這件衣服很漂亮,但扣子的位置不合适。”李梓萌説“他們就是這様,時刻關注你的成長,但却一點儿也不打擊你,給你不斷學習進步的信心。”
“夜猫子”變成“百靈鳥” 前一段時間因為節目調整,李梓萌開始負責《早間新聞》的播報,以前是下午上班,每天可以晚睡晚起,可現在晚上9點之前就要上床睡覺,早上4點起床。剛開始的時候,她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早上却又困得要死。足足用了一個多月才逐漸調整過來。除了作息時間,欗目風格的不同對李梓萌來説也是一种新的挑戰。“早間的新聞要求清新、明快、准shit~确,但也要求自己的個性,把每一條新聞的新鮮點用我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外人看來,新聞播音是一個熟能生巧,越做越容易的工作。但李梓萌却坦言自己是越做越難。對于一項全新的工作,我們在學到了一點皮毛之后都會有一些成就感。但很快你就會發現,其實知識浩瀚如海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尋找到新的突破點。“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進步比不上在屏幕上出現的速度。所以每天結束了一天的播音之后,我都會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斷地和自己賽跑。如果説現在有能被别人認可的地方,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我邃要感激每天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對于我的工作,我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啟發,幚助我成長和成熟。”
|
|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