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文史    
賀子珍第一張照片: 曾是永新一枝花(圖文)
北京晚報 |2003-12-16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賀子珍,原名桂圓,又名自珍。生于1909年中秋,江西永新郷紳賀煥文長女。大革命前后入党并投身游擊戰爭,是井岡山第一位女黨員。1928年与毛澤東結合,共同度過共產党人最困難的十年歳月,是中央紅軍長征中“三十女杰”之一。1937年赴蘇聯療傷、學習,1947年回國。1959年曾与分别22年的毛澤東會面。1984年在上海逝世。共生三子三女,除女儿李敏外均早夭或失散。

  這可能是我外婆第一張照片。那年她22歳,少女時“永新一枝花”的風采,應該邃存有些許吧?這裏先要從頭説起―――外婆賀子珍曾是家郷江西永新縣第一任婦女部長、團縣委副書記,當時她不過才16歳。當了這兩個“官”,外婆覺得從小留起來的又粗又長、又黑又亮的辮子有些与形象不符,一狠心剪掉,變成干利落的男式西裝頭。她的工作是宣傳鼓動群眾,据説20世紀80年代永新城里的老人邃記得一場由外婆組織并參加表演的“葡萄仙子”歌舞劇。原來,她曾經是相當活躍的文藝愛好者。

  説到歌舞,又把我拉回与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現在想來,我最成功的一次舞蹈經歷是八歳那次:觀眾是外婆,地點是解放軍總醫院南樓高干房―――外婆來北京住院的地方。因為,那里有寬敞的客廳、柔軟的地毯,最讓我滿意的,是有一幅横挂在房内,像模像様的大紅幕布。一看到它,我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并把這次即興表演獻給了卧床的外婆。

  此后,在成長的歳月中,我歌過、舞過、笑過、哭過。那個獨自向隅,亦歌亦舞的小姑娘,似乎已塵封在記憶深處,定格在小小的黑白照片中了。只是到了30歳以后,往事反而清晰起來。經歷這些年風雨,我從没像現在這様理解外婆、瞭解媽媽、化解自己。于是,一點點拾起記憶的碎片,拼凑成各种可能的形狀,最終形成這本書。里面裝的,其實就是我們祖孫几代人的一些思索。

  至于剛才那張照片,我查到了這様的説法:蘇區召開第一届工農代表大會時,幾個平素要好的女紅軍看到請來的照相館師傅,大家嚷嚷着要照。曾碧漪却不情愿,因為她已怀孕,挺個大肚子。彭儒出了個主意。没事,我陪你坐在前面,這様照了看不出來。照片上賀子珍站在后排最右側,齊耳的短發格外精神。毛澤東在旁開起玩笑:照得好,將來給你們放到博物館里去呦!(來源: 北京晚報 文/孔東梅)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4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  
賀子珍第一張照片: 曾是永新一枝花(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