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國際    
美國媒体是特工門受害者
亞洲周刊 |2007-03-16        
聲明: 本消息或因風格和篇幅原因進行過編輯,但未經核實,也不代表我們的立場、觀點或建議。如有侵權,聯繫秒刪。[ 使用條款 ]

贊助信息

陳之岳/美特工門泄密案審結,副總統切尼的前幕僚長利比被判有罪,可判刑三十年,但媒体及法政界估計利比將獲總統特赦。泄密案調查者向媒体施壓,美媒体自由面臨“從未有過”的威脅。

轟動全美的“特工門”泄密案終于告一段落!副總統切尼(錢尼)的前幕僚長利比(I. Lewis Libby Jr.)因涉嫌泄漏中情局地下女特工瓦蕾莉・普拉姆(Valerie Plame)身份而遭聯邦特别檢察官起訴五項罪名。經過將近四年的調查、偵訊与審判,由十一人組成的聯邦大陪審團于三月六日在華府聯邦法院裁决利比有罪,其中包括一項妨礙司法罪、兩項僞證罪、一項撒謊罪等罪名成立,另一項撒謊罪則被開脱。

聯邦法官將于六月五日宣判利比的刑期。按聯邦法律,利比可能會被判三十年徒刑,但法界人士預料法判他一年半至三年刑期。不過,利比的律師團已表示將采取兩种途徑以挽救利比,一是申請上訴,二是要求重新審判。然而,幾乎所有的法界、政界和媒体人士都表示總統布殊肯定會特赦利比,因利比是為了掩飾白宫製造侵伊藉口以及保護布殊、切尼和布殊的頭號軍師羅夫(Karl Rove)而吃上官司。簡言之,利比將不會坐一天牢,上訴和要求重審將拖延官司至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底,布殊必然會特赦利比,而使他免去牢獄之灾。

利比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列根(里根、雷根)政府高級官員卷入“伊朗門”(秘密軍售伊朗,再把所得經費秘密提供尼加拉瓜右翼叛軍)而遭判刑之后,第一個被定罪的白宫高級幕僚。當年卷入“伊朗門”丑聞而獲罪的最高層官員是國防部長温伯格,老布殊shit~后特赦他。

“特工門”是一宗看複雜、其實單純的案件。布殊政府在二零零三年三月入侵伊拉克之前,費盡心思尋覓伊拉克擁有化生核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的證据,找不到證据就不惜僞造證据和撒謊。曾在非洲做過大使的威爾遜(Joseph Wilson)于二零零二年二月受命前往尼日爾(Niger)調查伊拉克是否在該國購買制核的鈾礦。布殊侵伊后,威爾遜于二零零三年七月六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公開透露他在尼日爾并未找到伊拉克購鈾的證据。文章刊出后,布殊政府震怒,尤其是主戰最烈的副總統切尼。

切尼在威爾遜《紐約時報》文章的周邊寫了密密麻麻的“眉批”,他怀疑威爾遜銜中情局之命赴尼日爾進行調查是其妻瓦蕾莉・普拉姆主使的。布殊和切尼的辦公室立刻展開一連串“搞臭”威爾遜的行動,他們所采取的策略是向媒体泄漏威爾遜妻子的真實身份,以打擊和削弱威爾遜的可信度。

瓦蕾莉・普拉姆是一名長期調查國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地下特工,身份一旦曝光,不僅不能再做地下特工,而且會有生命危險。

專欗作家公開泄密

保守派的老牌專欗作家諾瓦克(Robert D. Novak)首先在二零零三年七月十四日數百家報紙轉載的專欗上公開透露威爾遜的妻子瓦蕾莉・普拉姆是中情局地下特工。但檢察官調查結果顰示,諾瓦克的消息來源并不是利比,而是羅夫和副國務卿阿米塔基(Richard L. Armitage)。原為芝加哥聯邦檢察官的費兹吉羅(Patrick J. Fitzgerald)于二零零三年夏天奉派為特别檢察官專事調查“什?人泄漏瓦蕾莉・普拉姆的中情局身份”,他以强勢姿態和强硬手段調查泄密案,審判時傳訊了十九名證人,其中十人為媒体工作者。《紐約時報》女記者朱迪絲・米勒邃曾因拒絶透露消息來源(利比)而于二零零五年坐了八十五天牢,出獄后邃因當年報道一系殺傷武器新聞失實而遭炒魷魚。

特别檢察官費兹吉羅最后把矛頭對准尼的幕僚長利比。偵察和審判期間,利比一再以工作繁忙、反恐責任重大而導致記憶不清等理由向聯邦調查局、大陪審團宣稱他并未泄漏普拉姆的身份,而是從記者群里听來的,特别是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節目《會晤新聞界》(Meet the Press)主持人提姆・拉索特(Tim Russet)。

利比之敗就敗在拉索特身上。利比對陪審團説他首次是從拉索特那里听到威爾遜妻子之名,時間是二零零三年七月十日或十一日。拉索特則作證説他是在七月十四日听利比説出威爾遜妻子的身份。陪審團听取十九個證人作證后,都對利比表示同情,皆認為他是代罪羔羊兼倒楣鬼,但陪審團更相信利比蓄意撒謊、一再作不實的陳述以保護上司。于是陪審團十一名成員經過十天的推敲和辯論,終于裁定利比触犯了四大罪。

利比從被起訴到被定罪,一直引起极大的爭議,保守派媒体認為他根本没有犯法,自由派媒体則强調利比案充分暴露了布殊政府誤導人民和媒体、刻意懲處异議分子的傲慢表現。然而,利比案所造成的影響和衝擊是無以倫比的,尤其是對切尼和媒体。

包括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内的政界及媒体人士几一致認為,切尼在利比案中受創最重,他的聲望、權力、地位和影響力隨著利比的定罪而急劇下滑至谷底,因為利比宁可犧牲自己而要保護的人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切尼。

烏云籠罩了副總統

七年來,切尼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副總統”,他有自己的國安小組,每天要看原始而不是經過中情局整理的最机密情報,每周日要保守派《旗幟周刊》(Standard Weekly)送三十份雜志到副總統辦公室。數年來媒体早已報道切尼是白宫真正發號施令的人,布一個在公文上籤名的空頭總統。

利比案使切尼的權力狂和陰沉的報复態,赤裸裸地暴露出來。檢察官費兹吉羅斬釘截鐵地説:“烏云籠罩了副總統”。三月十九日出版的美國版《時代周刊》以切尼為封面人物,封面背景即是一片烏云。《時代》説,切尼已成為布殊團隊最大的絆脚石和“内部敵人”。

不過,政界和媒体人士皆認為布殊不會叫切尼走路,他仍會做完副總統職務,儘管他的權力已逐漸被稀釋。切尼聲望下跌,最大的獲益者是國務卿賴斯,這位“黑玫瑰”已擁有更多的外交自主權,很少再受到切尼的干shit~扰与牽制。

媒体是利比案的另一個最大受害者。費兹吉羅改變了記者与消息來源的關係也改變了媒体与政府官員的互動交流。但最糟糕的是,新聞自由和人民所享有的“知的權利”亦受到沉痛的打擊。

媒体人士説,費兹吉羅對媒体展現了政府檢察官過去“從未有過的敵意与威嚇”,動輒以坐牢要挾記者,逼迫記者説出消息來源,嚴重侵犯了記者保護消息來源的天職。費氏無視新聞自由是維護民主法治社會的不二法門的作法,使美國的媒体文化為之丕變,而且是朝向黑暗的方向改變。

“特工門”泄密案具有多重負面意義与啟示。也許切尼會在二零零九年一月二十日全身而退,也許護主有功的利比會獲得特赦,但布殊團隊以謊言治國和僞證侵伊的遺禍,却為美國帶了永遠難以治愈的創傷。

贊助信息

您的觀點至關重要

點擊朱筆,直抒胸臆

Valueimpression: super cool 168

    © 2025  八闋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反饋意見業務合作隱私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