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520后就交棒了,党内要有共识,共同抵制阿扁的介入。民进党就是要勇敢对抗他,坚定拒绝陈水扁,不能让他的意志继续留在党内得逞,所有他的意见我们都要拒绝。阿扁不愿谢任党主席,我们就让谢当;谢长廷不但应该留任到5月25日主席改选,更应该继续做四年,放手推动改革。他不牺牲,谁要牺牲? 林:所以你认为谢长廷留任是对抗阿扁最好的方法? 许:我强调谢的留任是为党牺牲,不是为了对抗谁。民进党要有前途一定要坚决地与阿扁切割,拒绝阿扁的手再深入民进党内部、反对他的任何意志,拒绝再受其影响。客观上来说,我认为谢长廷是最能抗拒陈水扁力量的人,如果是年轻一辈来接主席,连要整合全党可能都有困难,根本没办法抵制扁。 我们应该这样讲,民进党的世代的交替原本脚步就很快,新旧交替就是民进党内斗精神的延长;民进党从事反对运动以来,在运动中历练、成长,人才是民进党最珍贵的资源,所以不该把人才排除在外。如果好好处理阿扁的问题,2012不是没有机会。2年后就是县市长选举,民进党一定要先稳住阵脚。 林:谢说只做到525,他6月会交棒,那主席认为有没有其他适合的人选? 许:我认为谢是唯一人选,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我个人是希望谢长廷再做到2012年,他不是候选人,而是帮助党恢复人气、打赢2012的选战。苏贞昌必须保护,而青壮派太年轻了、政治历练还不够、资源也不足,都还不能整合全党,难以胜任带领民进党改革与转型的任务。带领党转型,改革过程中一定会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自己一定重伤;所以一定要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心理准备,党主席只会有粉身碎骨的下场,不会有什么政治利益的前途。所以衡量目前情况,只有谢符合,谁会愿意无条件为党牺牲4年? 林:如果苏今天出来做的话,他有没有可能全心去推动改革? 许:只有牺牲者可以当党主席、不再竞选公职者才能当党主席、本身没有政治动机的人才够格当党主席;愿意为民进党、台湾民主奉献,这是重担,谢长廷责无旁贷。如果把主席之位当作追逐个人政治私利的手段,是注定失败的。 邹:主席看事情的视野比较宏观,但现在很多民进党人都会在背后揣测谢长廷留任党主席的动机,质疑是为谢系子弟兵铺路、搞小动作等等…… 许:谢系还有什么东西?假如现在还有人以权力动机看待此事,对民进党来说很不利。如果谢长廷的留任是从派系考量,应该被谴责,这种想法也应该被淘汰;谢只能是全党主席,不是什么谢系主席。今天当主席有什么好处?没有派系利益的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民进党的不良文化;谢长廷自己也承诺过体制、结构要改。像党的提名制度就要大大改变,全部用民调决定党的公职人员,不能由人头党员把持;也不用比排蓝名调,只要社会支持,不需要分蓝绿。让人头党员变得无用,凡县市长层以上(“立委”、“总统”)的党公职提名全部以民调决胜负,县市长以下层级及党员应该专心经营基层组织。过去8年,民进党都没有真正努力巩固基层,大家都只想从中央拿好处。 林: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内有一些是有争议、或有案在身的党员,那你认为谢要不要利用此机会做处理? 许:我本身当过党主席,我认为民进党也不用高调;基本原则就是尊重司法体制,包括陈水扁案子也是。马英九用高标准检视自己,刚被起诉时也弄得差点下不了台,台湾的司法体制就是三审定谳,不是只有检察官起诉;只要司法判刑未确定,我们就相信他无罪,这是基本人权。 邹:当初民进党党内支持排蓝民调与人头党员的大多是属于谢系,他们备受抨击,所以以谢为首的改革,会不会…… 许:我说过谢长廷绝对不能有派系考量,他未来什么都没有,还要派系做什么,就是为党牺牲。过去民进党一定有一些派系文化、恩恩怨怨,这个大家都有责任;做为改革者一定不会被谅解,但谢有500多票支持者的后盾,所以只有他可以受这个压力。民进党除了他,还有谁?其他人如果够份量,也愿意宣布放弃竞争公职的机会,我也可以接受;如果不够分量,你宣布也没有用。 林:你最近会去见谢长廷跟他谈这个问题吗? 许: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向他建议。这段时间我也跟很多党内的人谈过,党内其他人的反应都还不错,我会强烈表达这项建议,希望谢也会听到。 林:如果今天是一个有意参选公职或竞选2012大位的人来接党主席,你认为他没办法改革吗? 许:他一定没办法好好改革,因为让党转型并不容易;不转型最多就是500多万票,永远都无法赢。因为以后所有选举都是单一选举,只靠40%的选票是赢不了的,道理这么清楚,民进党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林:很多人会觉得说,如果转型的话,连40%(民进党基本盘)都不见了! 许:不是不见了!是你会受伤,首先你要先跟这40%的人对抗,所以说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就算我们的两岸政策转型,这40%的人是不会跑掉的;民进党做为一个政党,已经没有另一个政党可以抢本土群众的支持,只要全党团结一致不分裂,是没有政党可以与我们竞争这500多万票的。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