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电商平台“唯价格论”的流量导向,正在无差别攻击每一个行业。
河北一家小型纸厂的老板感受颇深。两年前为了让生产线不停转,工厂转型做电商,原本想以每包纸巾微利的定价入驻某些低价电商平台,但在平台持续压价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同行“每天降五毛”,一年时间亏掉了过去三年的利润。卷不下去的老板最终选择关停撤店。
此外,四川一位“厂二代”的造纸厂为不少电商品牌代工,见到不少客户为了卷低价偷工减料,有客户原本想做规格为45克的湿纸巾,过一段时间便改做40克,再过段时间降到35克。还有客户为了追求极致低价,表示根本不在乎纸巾的材质和用料安全,“能擦就行”。
劣币驱逐良币,加上价格战卷光了利润,纸品行业商家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上述“厂二代”曾经的四个工厂如今只剩下一个。而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到2023年,很多纸企的产线一直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经营状态堪忧。
6月12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生活用纸品类电商白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透视当前生活用纸行业价格恶卷,引发企业普遍亏损、生存艰难的深层危机。
这些倒在肉搏价格战中的纸厂,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价格战一旦打响,产业链上下游没有赢家,整个行业都在期待一场洗牌。
消费者的纸里,埋了多少雷?
近年来,电商平台上不少生活用纸的白牌产品价格“越降越低”,然而“唯低价论”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质量隐患。
科尔尼发布的《白皮书》,对黑猫平台生活用纸品类超3000条的投诉信息进行整理后发现,目前大众在生活用纸消费中的前三大痛点,分别是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和异物霉变。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退休教师老吴在某电商平台的直播间中,下单了宣称每包680张的纸抽,但拿到手拆数后发现每包只有77抽,每抽2层或3层不等,即便按照3倍层数计算,也只有不到250张,缺斤少量超过65%。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