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科教                                             

生命居然可以处于中间态,不活不死
中科院物理所 | 2025-07-16  

声明: 本消息或因风格和篇幅原因进行过编辑,但未经核实,也不代表我们的立场、观点或建议。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使用条款 ]
赞助信息

17世纪末,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开了一项让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的边界在哪里”的探索。

这段旅程不仅颠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也在科学和哲学界激起了波澜,影响至今。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 在微生物学发展的初期,科学家们初次窥见了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观世界,却因此陷入了一种哲学上的迷惘与困惑(来源:Robert Berdan)

通过他亲手磨制的透镜,列文虎克将观察对象放大了275倍——这位荷兰布商兼自然爱好者,成为第一位见到微观世界“异域生灵”的人。

在这个他首次窥见的奇妙宇宙中,那些微小的生命体仿佛无视自然法则,令人惊叹。他满怀喜爱地称它们为“微生物”(animalcules)。

1687年,列文虎克发现了一些形态和功能都极为奇特的“微生物”,让他接下来的几十年都为之着迷地观察。

我们现在知道,它们就是轮虫——这些微小生物拥有轮子般的附肢,列文虎克当时就猜测那是用来进食的,这个判断也被后来证实了。

轮虫几乎无处不在:从热带到南极,从海洋到雨后的水洼,甚至在苔藓的水分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但列文虎克并不满足于“只看不动”。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赞助信息

您的观点至关重要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

Google: super cool 200

    © 2025    八阕之地™ by Towards Digital Group关于我们反馈意见业务合作八阕书局隐私政策使用条款  
生命居然可以处于中间态,不活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