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三”是国人嘲讽和揶揄印度人的说法,可是在软件业,当年我们可不敢嘲讽印度。 不但不敢嘲讽,还得去取经学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印度软件业迅速崛起,印度位置(时区)很好,英语流利,工资低,印度人在流程控制,质量控制这一块儿下了大功夫,迅速构建起庞大的外包产业。 像 InfoSys 这样的企业,不仅员工数以万计,还达到了业界最高的 CMM5级认证,成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标杆。 中国软件业开始做外包的时候,学习的就是印度,诸如《计算机世界》等主流媒体,时常大篇幅报道印度的CMM 模型与质量管理体系。 在中国,哪怕是某家公司通过了CMM3级认证,也能成为业内大新闻。 而雷军当年更是亲自赴印度学习经验,希望带回先进的管理与开发模式。
不过,中国没有走这种软件工厂和外包的路线,而是抓住了互联网的机会起飞,这是后话。 印度人也比中国人更早、更系统地进入美国的高校和科技公司,奔腾芯片之父Vinod Dham,1971年进入美国留学。
Raj Reddy,60年代就赴美,是AI领域的先驱人物,第一位获得图灵奖的印度裔,他的中国学生包括李开复、沈向洋、洪小文等。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