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中,长江位列第一、黄河紧随其后。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黄河约5400公里,从规模来看差距并不算大。但为何长江称为“江”,黄河却被称作“河”? 古籍记载江河之名源流 据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已对江河有所区分。“江”最初专指长江,“河”则指黄河。 《诗经》中对黄河的描写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而长江则有“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之句。 古代对河流命名多以“水”结尾,如渭水、淮水,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也用“水”指代黄河。《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则记作“上河”。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首次正式记录黄河名称:“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 长江的称呼则始于南北朝及五代十国时期,此前多称“江水”。 宋代至清代,古人常称其为“大江”,如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指的即长江。 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将“大江”改为“长江”。
规模、流向与地域差异解释江河命名 历史上对“江”与“河”并无严格区分规则。一般认为规模大的河流可称江,如松花江、黑龙江,但这并非绝对标准,黄河虽具规模,却自古称“河”。
|
|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