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抛出的“21条”停火方案,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和猜测。为什么特朗普会在此时此刻提出这样一个看似颇具争议的计划?它究竟意味着什么?美以同盟还有多大空间?
我们必须承认,特朗普在该方案中向巴勒斯坦开放的姿态,标志着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的一次显著调整。长期以来,美国以色列关系紧密,几乎就是“无条件支持”的代名词。然而,从2025年开始,美国逐渐认识到,单一的立场不仅无法解决中东的长期冲突,而且可能导致其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孤立。
 |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
“21条”可以简单概括为多个重要要素,其中包括要求以色列逐步撤军、加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地位等。这些内容让内塔尼亚胡无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他看来,接受这些建议就等于是对国内右翼选民的重要让步,会直接动摇其政权基础。然而,如果拒绝,则可能会失去美国的支持,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象危机。
如《华盛顿邮报》所述,这份提案的推出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驱动的:其一是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战略优先级发生错位;其二是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压力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特朗普这样执意的领导者也不得不选择妥协的道路。
回顾美国的中东政策,特别是在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方面,原本就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沙特、埃及等国相继发布声明,强烈呼吁美国推动以色列接受包含巴勒斯坦建国内容的方案。每当国家安全、能源合作等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美国自然会有所反应。因此,“21条”的一些内容,例如每月向加沙提供1.2亿美元人道援助,实际上是试图迎合这些阿拉伯国家的诉求,目的在于缓解局势、维护自身利益。
点击朱笔,直抒胸臆